金山‧野柳~鳥踏石旅記/王建智
褐鷹鴞
野柳(上圖/石明卿攝),一個美麗海角的代名詞。
遠在兩千萬年前,從大陸福建一帶沖刷下來的泥沙,一層一層的沉澱在海中,堆積成砂岩層,然後經六百萬年前的造山運動,推出海面形成台灣,而野柳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它的兩側因擠壓推出兩道斷層,又因破碎易受侵蝕,兩側凹陷成為海灣,而中間凸出形成海岬,其間奇石林立,成為台灣北端最為凸出的岬角,是候鳥南來北往,秋至春返時的鳥踏石。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會訊上得知金山野柳賞鳥活動,二話不說馬上報名參加,因為野柳是所有賞鳥人邂逅珍禽迷鳥的聖地。期待出發的這天終於到來,平常四處找鳥都是自己開車,而這次在劉大哥的安排下,我們坐享VIP級的行程,從花蓮搭乘太魯閣號到羅東,再轉搭旅行社的三輛舒適九人座專車向東北角海岸線前進(不用自己開車的感覺真好,就像大員外坐轎子遊街一般暢快)。車隊都還沒離開市區,就忽見一長尾飛鳥越過馬路停棲在路旁的大樹上,哇塞!竟然是長尾山娘—台灣藍鵲。沒想到平常百尋不著的「好鳥」,卻在這人車擾嚷的街道輕易亮相,讓我們這些花蓮鳥客既羨慕又忌妒。車隊繼續北上,從窗外看去,宜蘭的海岸線不同於花蓮的礫石海灘,全都是美麗蜿蜒的礁岩海岸,造型相當別緻。過了頭城,我們來到第一站:福隆北邊草嶺古道入口附近的賞鳥名點「田寮洋」。這裡是一大片農田草澤,因腹地寬廣,起風時,草湧如浪狀似海洋因而得名。因為緊鄰海邊的濕地而成為候鳥沿海岸遷移時的重要休憩覓食地點。據說,幾年前聲名大噪的丹頂鶴家族就曾駐足在此。此行時令已近四月中旬,一眼望去盡是剛播種插秧的水田,而且仍可見部分農家耕作其中,賞鳥條件未盡理想,劉大哥說如果在三月底稻子剛收割完時前來,鳥況會更好。我想既來之則安之,靠著人多勢眾,運用「複眼」掃瞄戰術,硬是在豔陽下從田裡找出了中白鷺、田鷸、青足鷸、白腰草鷸以及漫步在土耕地的黃眉鶺鴒、金斑鳩,還有竹林邊的白頭翁;更難得的是,平時只聞其聲不見其影的筒鳥(中杜鵑)也在豔陽下現身。隨著搜索的視野往上,發現天空也很有料:大冠鷲盤旋呼溜作響,鳳頭也抖翅相迎,忽見一隻尾如魚形的大鳥飛過,哇!是黑鳶(花蓮少見的猛禽)。不一會兒,兩隻翼展M形、腹面白淨的猛禽也加入了戰局,原來是換羽中的魚鷹一隻缺左羽、一隻缺右羽,正午的田寮洋天空真是一刻不得閒,眾人看得直呼精彩!午餐飽食福隆便當和清涼的石花菜凍後,我們繼續北上,過了基隆行經北海岸高聳慢轉的發電風車,終於來到目的地—金山青年活動中心。才下車,就聽到從身旁餐廳傳來熱絡的呼喊聲:「請你跟我這樣說,請你跟我這樣做,愛的鼓勵,預備起~。」霎那間,時空彷彿拉回到七零年代的自強活動,心情也跟著年輕起來。園區裡有一大片北海岸少有的防風樹林和平坦的草地,所以能吸引候鳥前來,追鳥的人也跟著來,一時之間,這裡成了江湖中的悅來客棧,吸引各路人馬不約而同齊聚一堂。放下行李後,大夥兒便迫不及待開始四處找鳥,聽外地來的鳥友說,稍早有看到稀有過境鳥—黃眉鵐,心動就馬上行動。大家像掃雷部隊般一線排開,地上樹上目不轉睛地開始搜索,不一會兒就發現有人彎著腰指向前方樹枝低聲說:「就在那裏,看到了沒?」有人雀躍地回答:「看到了!看到了!」有人焦急地問著:「在哪裡?在哪裡?」有耶!真的有耶!一下子,好多鳥全出現了,有停在樹上的黃眉鵐、灰頭黑臉鵐,和三五成群的花雀(下圖/石明卿攝),還有地上跳動的白腹鶇、赤腹鶇。忽然間,有人指著天空大喊:「有猛禽!」抬頭一看,是隻雀鷹屬中小型猛禽,身尾長比例1:1,再從旻諺老師拍下的影像仔細一看,尾羽無內凹,指叉六根等特徵,確定正是北雀鷹,這下子我可開心了,看了幾年的猛禽,在台灣可見的六種鷹屬猛禽中,已經見過鳳頭、台松、赤腹鷹、日松、蒼鷹,加上今天的北雀鷹,賓果!真的太Lucky了!夜晚滿懷著希望入眠,夢著明天的野柳,傻鳥滿天飛。
一早醒來,怎奈天公不作美,下雨又颳風,眼見天氣不理想,加上前一天台北鳥友回報鳥況不佳,不免信心動搖。不過既然來了,只能姑且一試,趕著大清早進了野柳園區大門(7:30以前不收門票)。細雨濛濛的天氣少了遊客,奇石林立的岬角顯得格外清靜,連女王頭都睡眼惺忪。岬角的地形從岸邊向海面延伸,約有1600公尺,像一長長的伸展台,期間生長了許多耐風吹襲的灌叢和低矮樹林,成為海面上南北旅路的鳥類暫停歇息、準備蓄勢待發的絕佳蔽護所。樹叢中有不少赤腹鶇、白腹鶇和白頭翁穿梭,我走上幾處陡階,就在氣喘吁吁時瞥見步道旁有隻鴝鳥來回跳動,顏色樸素,原來是黃眉黃鶲母鳥。過不久,石老師和旻諺老師都拍到鮮艷動人的黃眉黃鶲公鳥,同行夥伴也陸續發現白腹琉璃、極北柳鶯等山鳥;而海岸邊易見的水鳥卻一隻也看不到。沿步道繼續前進,在一處內凹避風的樹林,有個在地賞鳥人稱為「神廁」的地方(時常會聚集好鳥的WC),鳥友無意間發現有隻渾圓大眼,像不倒翁的鳥停棲在交錯的樹枝間,就像有隱身術的忍者,仔細一瞧,是隻超卡哇伊的貓頭鷹--褐鷹鴞 。儘管樹下圍觀的人群吵雜喧嘩,卻仍不為所動的瞇眼打盹,想必是難忍長途遷移的疲憊,一心只求短暫好眠。我們繼續向岬角的盡頭走去,海風越來越大,看見前方不遠處的海面有艘白色漁船,奮力的頂著八級強風,乘風破浪航向外海,就在此時,燈塔旁的峭壁忽然衝出一隻暗灰色的猛禽,逆著強風在海面上振飛,雖然羽翼有幾處破損,卻仍可看出壯碩的身形與側臉黑色淚斑的特徵,沒錯!正是我最喜愛的「遊隼」!多年來一直期待的畫面「一隻孤傲的遊隼,從陡峭山壁衝出海面的英姿」,這一幕終於如願,此時我也深深感受到:生物為求生存,必需通過大自然的嚴苛考驗,那強韌的生命力令人敬佩!
離開野柳,天空響起今年第一聲春雷,為久旱帶來大雨。天降甘霖卻打亂了賞鳥行程,大夥兒轉至老梅海灘,觀賞「蝕溝槽」,那是台灣的特殊地質景觀-藻礁(上圖)。原本堅硬的地盤經海水多年的沖蝕研磨,形成光滑細緻的壺穴和順流入海的彎曲溝槽,上面覆生著青翠碧綠的石蓴(Ulva),呈現出外柔內剛的極致之美。欣賞之餘,眼尖的夥伴發現藻礁旁的奶茶色沙灘上,有許多水鳥,時而飛向海面,時而停落在灘上奔跑。仔細看,原來有數種鷸鴴科水鳥在散落著可樂罐和泡麵盒的沙灘上忙碌地穿梭覓食,相形之下,我們花蓮的海邊似乎乾淨多了。這裡頭有中大型三五成群的姥鷸、灰斑鴴,小型的蒙古鴴、東方環頸鴴和紅胸濱鷸等。平常看來羽色素雅、樸實無華的鷸鴴科,今天全都粉墨登場,從頭頂、背上到胸前全都換成花紅的美麗夏羽,似乎告知春夏的到來。這趟賞鳥之旅,就在大夥兒滿足喜悅的談笑聲中,畫下圓滿的句點。
期待下次春秋兩季候鳥過境期,你也能來親身體驗這令人驚奇、賞心悅目的知性之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