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花蓮出現的稀奇古怪鳥 文 w 黃月琦
自2009年12月張清桐老師在鳳林北林觀察到稀有迷鳥「楔尾伯勞」而引起全國鳥人旋風似地來此之後,北林儼然成為花蓮新的賞鳥聖地。除了已在此附近繁殖的黑翅鳶,灰澤鵟也準時來此度冬,魚鷹更是把這裡的池塘當成超級大餐廳,東方蜂鷹也常在此盤旋。拜通訊發達之賜—FACEBOOK、手機簡訊…賞鳥人和拍鳥人常不吝惜互相告知最新鳥況,這個冬天也讓我們享有視覺饗宴且收穫滿滿。
過去這半年,引起全國鳥人再度對花蓮鳥況注意的是「阿穆爾隼」(上圖/吳昌鴻攝)。這隻超級大迷鳥首先在瑞穗被鳥友發現,之後出現在豐濱,最後有鳥友在北林觀察到7或8隻,接著才陸續在全省各地發現,網路的鳥類論壇還引起一陣探討為何今年會大量觀察到的各種可能因素。
往年唯有到宜蘭才可觀賞到的「豆雁」(下圖/石明卿攝),今年也大剌剌的飛到北林讓鳥友們近距離觀察及拍照,體積不小的豆雁讓大家看得直呼過癮。
寒假時有一位在野柳賞鳥認識的台北鳥友,因老婆娘家在鳳林,自從在野柳由我們這幾位花蓮鳥友口中得知北林的鳥況後,寒假特地多安排幾天在此拍鳥。有一天早晨,他原本是要拍在外地是稀鳥而在花蓮卻是成群的黑頭文鳥,卻意外拍到台灣野鳥圖鑑上都沒有的「黑頭鵐」公鳥,並PO到鳥類論壇上。知道這個消息後,我和劉慶文大哥第二天一早就趕到北林,由於不知鳥的方位,只好隨意逛逛。後來也遇到這位有數面之緣的台北鳥友及幾位拍照的鳥友,介紹彼此認識後,交流了一下黑頭鵐可能的方位,大家即分頭去找—結果連續3天都“摃龜”啦!不過沒關係啦!黑頭鵐雖然飛走了,我們卻與提早過境的「赤胸鵐」及迷鳥「田鵐」不期而遇。還用單筒望遠鏡“偷窺”「灰胸秧雞」在田裡洗澡,牠在“光天化日”下洗了將近20分鐘,讓我們觀察得非常清楚。
北林這個冬天還出現了「白琵鷺、戴勝、埃及聖鷺、山鶺鴒、董雞、灰澤鵟」等等,3月20日鳥友還觀察到稀有過境鳥「東方紅胸鴴」(下圖/張清桐攝),所以3、4月過境期在北林賞鳥隨時會有驚奇喔!
除了北林,美崙山的鳥況也很精采。我們在生態館旁看著「紫壽帶」公鳥拖著長長的尾羽在幾株正結著果實的大榕樹間和我們玩捉迷藏,在這同時還出現3隻壽帶,長得都不一樣,經鳥友拍照辨識後,原來有一隻是「亞洲壽帶」母鳥,另外兩隻分別是「紫壽帶」公鳥和母鳥。美崙山除了壽帶鳥外,還有一隻「紅背伯勞」(下圖/張清桐攝)在此度冬。
十六股有一陣子因積雨未退,一時形成了幾塊溼地,飛來了讓人驚豔的「流蘇鷸」及白化的「黑尾鷸」。
上學期寒假結束前一天,在FACEBOOK上看見藍振峰老師貼了一張「白額雁」的照片,晚上趕緊打電話詢問,在藍老師比GPS還詳細的說明下,獲知原來就出現在佳林村旁休耕的農田裡。第二天一早,寒梅和劉大哥陪我提早上班,一到指示地點,下車走沒多久,眼尖的寒梅就找到了。「白額雁」覓食的環境和在宜蘭度冬的環境頗像的。
我個人最高興的就是過年前在金門看了兩百多隻「冠鷿鷉」。但找了五天都沒找到的「黑頸鷿鷉」,剛從金門賞鳥回來,寒梅就打電話告知:美崙溪口來了一隻鷿鷉!有鳥友認為是黑頸鷿鷉,有鳥友認為是角鷿鷉,因我在嘉義鰲鼓看過角鷿鷉,因此第二天一早和劉大哥等鳥友用單筒望遠鏡觀察,一眼就看出正悠閒浮游在河面上的是「黑頸鷿鷉」,當時已有拍鳥的朋友在牠附近耐心守侯,等著拍牠最優雅的角度。
中橫的鳥況也很棒,除了在布洛灣就可看見垂直降遷的高山鳥種之外,一月上旬我們在台八126K吃午餐時,還看見一群五、六十隻體色偏黃的鳥,原本以為是綠繡眼,大家不以為意,但牠們飛行的姿勢及稍大的體型都和綠繡眼明顯不同,我們還開玩笑說:「不會是一群“同志”灰喉山椒母鳥同時在飛吧!」後來這群讓我們充滿疑惑的鳥終於飛累而停在我們前方大樹上休息時,最有耐心的劉大哥架起了單筒望遠鏡觀察。當劉大哥告訴我們不是綠繡眼也不是灰喉山椒母鳥而是過境鳥「黃雀」(下圖/張耀文攝)時,大家興奮地自動在單筒望遠鏡後面排起隊伍,迫不及待地想看得仔細些,而這時每一個人手中仍端著美味的午餐,邊吃邊排隊等著看鳥。想像一下吧!很有趣的畫面。
這個冬天最美麗的句點,應該是出現在花蓮林區管理處園區那隻可愛的「烏鶇」,相信很多鳥友都看到了牠們。
這半年有鳥友在綠水、布洛灣、瓦拉米步道口、荖荖山近距離和「台灣藍腹鷴」邂逅,希望我今年也有這個好運氣。
花蓮的天空,因為這些美麗的山林飛羽越來越美麗了,希望這一年還有更多稀有鳥類及迷鳥來到花蓮,也非常感謝有一群在默默花蓮為生態做紀錄的朋友,除了拍出好照片讓我們欣賞外,並提供我們最新的鳥訊。
在壽豐台11丙水池裡與鳳頭潛鴨混群活動的紅頭潛鴨(前)/黃家發攝
留言列表